听课心得体会

时间:2024-02-11 05:52:31
听课心得体会15篇

听课心得体会15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听课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课心得体会1

近日,我有幸聆听了陈泽清老师执教的《画家和牧童》一课,这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篇阅读课文,陈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形象具体地展示了新课标的精神,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听完这节课后的几点体会: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之间的阅读。每个人必须经历自己的创造、理解、构建、体验,才能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个学生因生活经验和气质的不同,对阅读内容会有个性反应,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节课中,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体验。如,画家;从围观者的人称赞声中,你感受到什么;带着你的体会来读一读等,这些环节的设计都充分体现老师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展开有效的对话,因势利导,达到三维目标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老师与文本也在互动,整个课堂是活跃的逐步生成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要义是:要注重学习适应学生终身学习要求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加强培养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它明确提出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这节课中,陈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外部刺激的多样性,创设情境,引发学生通过看图片形象感知“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的理解,这个教学环节处理的十分巧妙,因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接触国画的人少之又少,对于这两个专业术语的理解也是个难点,这时老师利用多媒体巧妙地出示了一幅国画,学生对于画中的“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一目了然,不用老师过多的言语,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理解了这两个词语,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画家戴嵩的技艺高超。此外陈老师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自读,指名读,齐读,全班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思和情感。

陈老师优美的语言,雍容大方的态度,及时点拨的教学艺术,形象巧妙的课件设计以及工整美观的板书,都是十分令人佩服的。同时这节课为我们学习新课标提供了一个形象具体的实例,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新课标的精神,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

听课心得体会2

本人很荣幸于11月18日前往市五中听课,通过本次听课,我觉得在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只听了两节节课,尽管这两节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尤其是韩萍老师的这堂课,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一、课堂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这是师生配合默契,最直接的体现。良好的课堂习惯,是课堂顺利高效进行的前提。

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平时在这一方面我做得不够好。因此,听课时我特别注意各位老师调动学生的不同方式:积分奖励,卡片激励,口头表扬,物质奖励。形式虽不同,但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化难为易,指令明确

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特下去也很重要。在这一方面,开课老师的课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一开始,我把原因归结于:韩老师是和自己的学生在配合,而其他老师是初来乍到,不熟悉情况。后来感觉这样理解有失公正,认真回忆了另一课的“预测未来"活动环节,发现还是有质的区别的,在这个活动中,其他老师只是出示题目,让学生畅想未来,但是未来面太大、太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结果这个环节进行得不尽如人意。但是韩老师这个环节的设计就很巧妙,让学生从“工作,交通方式,居住地,环境”四个方面对未来进行预测,每组派代表上来“抢任务”,然后讨论。学生热情非常高,讨论进行得也非常热烈,

我觉得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而且难易一定要适中。只有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面太大,学生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保证

在这两节的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学生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通过这次听课,我学到了很多,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给自己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学生更喜欢上英语课?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成绩?

听课心得体会3

9月23日,我校选出9名数学老师参加了洪凝小学的教学开放周活动,听了两节数学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下面谈一下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1、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2、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此处隐藏11766个字……、污染区、半污染区的划分和在为病人操作中需要掌握的无菌注意事项……从中看到了自己和科室的一些短板,特别是自己的无菌观念,亟待加强。最后是蒲老师和护士长给我们带来了她们赴台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从中收获颇多。

听了蒲老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了她和护士长及其医院领导等一系赴台学习的一些成果和收获时,作为一个刚刚从学校出来的毛孩子,我心不由为之一颤。台湾同胞把护理工作做的如此细致,如此有品位。虽然这和地区经济、人文、思想、教育、文化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但也很期待,我们能将护理工作如尊严一般重视。

以下是我听了蒲老师讲课后获益匪浅的感想。

一、动机管理

记得蒲老师有讲到万芳医院实行动机管理模式,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和听说这一概念。通过讲解,我粗略理解,动机管理即个人和集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内因(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外因(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和在团队)的共同作用下来实现这样一个“梦”的全过程。根据老师讲解的动机管理模式,我想这可以使我们在工作中更加有预见性、目的性、条理性,知道什么需要做、什么急需做、为了达到我们所要的目标,激发我们想方设法、积极开发我们的思维和潜能,使工作完成的更好更快,由此来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达到优质护理的效果。

二、“品质是医院的尊严”

在幻灯片上我有看到在医院大楼内部,竖起挂有这么几个耀眼的大字:“品质是医院的尊严”如此形象生动和人性化的比喻,充分体现了台湾医院把医院品质放到了一个相当高度的位置,充分体现了医院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作为医院中的一份子,我想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应该时刻牢记病人的满意度就是我们的荣誉感,病人就是我们的名片。

三、以人为本的硬件布局

从一张张美丽的幻灯片中可以看到台湾医院的布局都富有人为关怀的思想,充分的把患者放到了第一位,始终把患者看作是需要照护的弱势群体,处处为患者着想,大到医院文化建设(特别是圣马尔医院)医院专门提供了为各类宗教信仰的患者祈祷的地方,以及为患者及家属备有交流感情的居室、厨房、休息之处,医院高矮布局的超市,钢琴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地方更让我们看到了医院对患者心理护理和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度。

最后让我感动最深的是失能老人到宅沐浴服务……淋漓尽致的展示了医院社区护理的发展成果。小到楼梯间、厕所、考体温方式及儿科防护栏设计等等。处处均体现以人为本!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值得学习和加强的。

四、信息和服务一体化

当老师们走入大厅正为稀少的就医人群感到纳闷时,谁知原来医院门诊就医模式已完全发生改变,信息化的门诊预约挂号就诊早已深入千家万户。此举减少了患者排队挂号与就诊的宝贵时间。也为很多老年人及儿童就诊带来了方便。关于喊号患者名字的设置,这一小小的设计,充分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权。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同时也是信息服务一体化的充分应正。

五、模具试验加强了对服务态度的改变

蒲老师幽默诙谐地详细讲解了轮椅训练及老年模具的真人实验效果。这让我们提前步入老年人的世界,让我们真心实意的感受到老年人的不便和困难之处,从而让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务必换位思考,为患病老人及患者提供己所能及的优质护理。俗话说:“种因得因,种果得果”,要想将来的某一天自己及亲人朋友也得到优质的护理。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改变护理、从现在开始!

最后还有一点小小体会是蒲老师的讲课没有过多的幻灯片文字,但依然讲得如此流畅,生动、吸引观众,再听说她和护士长及其医院领导一道同往赴台学习,佩服之心油然而生!

总之,此次听课让我获益匪浅,虽然没有亲自赴台,但是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让我眼界拓宽,看到了我们医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在欣赏别人的同时更加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并准备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努力改变。不断提高自己,争取做一名做事有动机性、把患者放到第一位,时刻站在患者的角度来思考和做事情。争当一名优秀合格的“蓝”衣天使。

听课心得体会15

20xx年10月19至20日,刚参加工作的有幸加入我校组织的“阳光师训”教师培训活动,地点是泾洋小学。两天总共听了四节数学课。我深深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完全为教学服务。例如:略阳小学的熊敏娜老师上三年级《秒的认识》一课,她在课件里呈现了“神舟九号”倒计时的画面,避开了由于小学生对春晚倒计时比较陌生的尴尬,而直接根据小学生对国家大事特别关心这一特点,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也迎合小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心理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熊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这节课整体设计上非常连贯,环环相扣,能够让学生跟着一起走进情境,本节课首先从新闻“神舟九号”发射倒计时引入时间单位秒,然后认识秒针,观察秒针的特点,模仿秒针转动的声音,在一秒内可以做些什么,老师从形象可见的钟表入手,过渡到抽象的1秒,学生实现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学生有思考及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思维的锻炼。学习秒和分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方法生活化不是让学生生硬的记住,通过观察秒针,分针的转动。探索秒分的关系,在观察的一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所以时分秒的关系,学生会有深刻的印象。而不是简单了解不会成为过眼云烟,学过就忘记了。要把“秒的认识”送回到生活中去讲,要让学生在生活运用,学以致用,体会到学习的作用,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想,

授课的四位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泾阳小学的杨梅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总之,这些展示课的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听课心得体会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