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习工作报告1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实习工作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毕业实习工作报告11、引言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们专业在大三下学期进行实习,通过老师的介绍,我离开学校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专项洱海研究基地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实习,可以说我们在这5个月的实习中除了学到了很多在课堂没学到的知识外,还有意外的收获,不但接触了社会,亲历了工作的艰辛,还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己的预期来确定自己的社会定位。
实习,意味着要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训练的对接,我们必须自己去观察、去学习、去适应、去总结、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初步形成环境科学研究意识,为日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实习时间
20xx年3月1日——20xx年8月5日。
3、实习目的
(1)熟悉本专业的工作性质,端正专业思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谦虚、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为从实习生向职业工作者过渡奠定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掌握本专业基本工作内容、方法和专业技能,通过实践不断增强自学与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悉环境科学研究野外调查工作方式及方法。
(3)掌握常规水化、土壤、底泥、植物相关指标测定方法。
(4)巩固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加强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
(5)积累工作经验,让自己真正的融入到工作的氛围,熟悉工作的相关事项,了解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同时希望通过真正的工作,让自己学会更多接人待物的技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开拓视野,让自己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从而潜移默化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自己的综合素质。
4、实习单位基本情况概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专项洱海研究基地国家重大水专项大理洱海项目才村工作站是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为水专项洱海项目第四课题“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与缓冲区建设技术及过程示范”和第五课题“湖泊水生态、内负荷变化研究与防退化技术及工程示范”现场研究而成立的研究基地。
目前有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研究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华中师范大学、中交天津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众多国家级研究单位的11位高级研究人员,28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在工作站开展工作。
工作站20xx年4月开始运行,具有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超净工作台、显微镜、冷冻干燥机、差分GPS、底泥勘测设备等研究设备,具备开展水化学研究、沉积物沉积化学研究、水生生物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底质勘察、地形测量等能力,基本具备完成水专项洱海项目第四课题和第五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
5、研究对象概述
洱海位于东经 100 °05 ' ~ 100° 17 ',北纬 25° 36 '~ 25° 58 '之间。地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中心地带。是云南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湖泊呈耳状分布, 南北长, 东西窄。该湖正常水位1 974.00m ( 海防高程) ,水面面积 249 .80km2,汇水面积 2 565. 0km2,补给系数约为 10. 6;最大水深 21 .0m,平均水深10 .5m, 库容 28 .8 亿 m3。
国家重大水专项大理洱海项目才村工作站为第四课题“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与缓冲区建设技术及过程示范”和第五课题“湖泊水生态、内负荷变化研究与防退化技术及工程示范”现场研究而成立的研究基地。我们组导师负责的是子课题“缓冲带空间结构研究及缓冲带污染控制工程参数研究”,我们到该基地实习主要是负责野外采样、实验现场记录、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以及野外调查等。
6、具体工作
刚开始来到国家重大水专项大理洱海项目才村工作站,我怀着好学的心情去对待每一件事,几天后我熟悉了我们组主要负责的课题及工作环境,熟悉水质的常规指标测定及仪器使用及采样仪器使用,如:紫外分光光度计、pH计、测DO的仪器、采水器、彼得森采泥器等。在实习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看参考文献:从20xx年3月份开始在卢少勇博士的指导下阅读大量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有关文献了解有关河流生态修复有关我国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现状、国内研究进展、我国河流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河流生态修复与重建的内容、河流生态修复的技术、国河流生态修复有关专家的建议和一些有关缓冲带的文献,了解缓冲带的定义、分类、分区、功能、污染控制关键参数,了解国内外缓冲带的研究进展。
(2)采样:来到国家重大水专项大理洱海项目才村工作站,我们先向基地的学长及老师了解基地的情况,熟悉基地的工作安排,学习水质常规指标的测定及基地常用仪器的操作。然后进行采样,根据已有测图,并结合现场调查和测量,研究洱海全湖缓冲带类型(农田型、村落型、陡岸型、景区型、城镇型)及其分布、岸线长度,选取各主要类型缓冲带中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沿着和缓冲带湖滨带界线垂直的方向均匀设置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布设最少3个监测点位进行采样;
(3)现场采样进行记录:如周围环境、现场指标DO、pH及温度的测量及记录。
(4)实验内容:测水质指标TN、TP、DTN、DTP、NO3--N、NH4+-N、OP以及土壤、底泥的有机质、全氮、全磷、氨氮、硝氮和植物全氮、全磷的测定。
(5)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及整理,通过野外采样、实验和数据的整理分析方法。
(6)野外调查,实习的后期我们调查了洱海周边的作物种植、施肥量、农药使用量;除此以外还调查了洱海周边的湿地面积、土壤净化槽的个数及洱海周边的点源污染等工作。
7、实习收获
在这次实习中,通过阅读有关缓冲带文献、向老师了解学习了缓冲带的定义、分类、分区、功能、污染控制关键参数、缓冲带的空间结构关键参数、以及我们组缓冲带的研究方向;通过实验,我熟练掌握了水质采样、实验的仪器:采水器、彼得森采泥器、流速仪、pH计、DO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冷冻干燥机、凯氏定氮仪、油浴锅、离心机、高压灭菌锅等的使用;掌握了水质、底泥、土壤和植物的常规指标国标的测定方法并能熟练操作;掌握环境科学研 ……此处隐藏28698个字……究,恐怕案例分析的计划也要泡汤了。当机立断,记一本流水账也未尝不可。
承蒙于学校照顾,鄙人获得了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今年9月即将开始为期两年加半载的研究生生涯。好事成双,经由郑苏法老师的引荐,有幸跟随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郑勇军老师参与课题研究,并有了在中心实习的机会。郑勇军老师和蔼亲近,并且看上去显得格外年轻,敏锐的思维与观察力在我与他第一面的交流中便“暴露无遗”,赢得了我的“芳心”。此后,郑老师便成了我的人生偶像,之一。郑老师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他慧眼识珠、是材必用。就这样,凭借着一些浅陋但却又胜人一筹的学术功底,我便稀里糊涂的成为了郑老师的科研助理。借用一句流行的网络词,叫做“亚历(压力)山大”。
就这样,在郑老师为我安顿好接下来这半年多的生活保障后,我便开始了我的科研助理兼毕业实习计划。按照约定,在实习期间,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看书学习,利用短暂的实习期间积累自身的学术素养,这被看作是提前进入研究生培养方案。很多人会感慨,这可是何等的好事情啊!实习的主要任务居然是看书学习,尤其是对于我这个书虫来说,郑老师简直是我的知命恩人。于是,我便开始在教工路校区的图书馆里倒腾了起来,各领域的名著开始进入了我的阅读计划,加之从网上所购买的几麻袋经典名著,我的小屋简直可以形象地成为书屋了。
当然,毕竟是实习,多少还得对得起科研助理的工作职责。喜出望外,科研助理的工作职责与读书并无多大区别,也就是协助老师完成课题研究,包括前提的资料搜集与整理,到课题报告的分析思路拟定,郑老师放心的将整个流程先交由我来筹划。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锻炼机会,因为老师的课题中既有为政府产业规划出谋划策的,还有为企业与地方政府提供咨询的,我在想,要是每一个经济学者都能够像郑老师这样,站在学者、政府官员与企业家等多方角色考虑问题的话,那么,如今的经济学也不会发展的这么糟糕,以至于脱离真实世界,渐行渐远。
回到课题研究,我所经手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是关于中国流通体制发展与改革的分析报告。在这里我迫不及待地要罗嗦几句,流通领域研究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术界受到了不公正对待,自从西方经济学的引入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打得体无完肤之后,中国大陆的整个经济学体系呈现出十分严重的过往矫正的状态。要知道,任何极端都不能反映事物的全部本质,经济学也一样,“独尊西方经济学”,就如同“独尊儒术”的下场一样,思想界将陷入死气沉沉。与西方经济理论相比,流通领域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正是由此,流通经济学得以发展,然而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将这块理论至于一边。甚好,郑勇军老师所从事的工作恰是为我国流通领域经济学研究的“拨乱反正”担当了急先锋,而他所领导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便是商贸流通研究的大本营,甚至在全国走在了前列,并且,中心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由于流通领域研究严重滞后,加之其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嫁接尚存许多缝隙,这便给资料搜集带来了许多麻烦,更何况我也是从零开始学习。缺乏主流支撑力量、缺少定量研究,更重要的是缺乏政策重视,但这些困难相反却增加了课题的研究价值。此后的一个月中,“流通”一词几乎占据了我的脑海,这种感受带着与初恋相同的味道。是啊,每一个学术研究者的脑中,不都有着一个名叫“学术”的梦中情人吗?
但,就这样忙活了半个多月的研究方案,却被郑老师给“间接”否定了,为了不打击我的自信心,睿智的郑主任转移了话题,迅速将下一个研究课题交给了我。就这样,我的第一次以失败告终,但话又说回来,这样的失败的意义要比100次成功还要来的大。最起码,在搜集资料、阅读资料的潜移默化中,我已经掌握了流通产业发展与流通体制改革的大致脉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岂不是一种成功?当然,这样的觉悟首先应该归功于郑老师的。
除了享受课题研究的乐趣外,中心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学术沙龙活动,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学术沙龙,洋名叫“Seminar”,具有交流、探讨的意思。政治上的沙龙类似于议会场合的大打拳脚,而学术上的沙龙便是会场上的学术争论。这便是沙龙的真正精髓,因为观点总是越辩越清,真理总是越辩越明。在最近的两次学术沙龙上,刘通老师和朱发仓老师分别就日本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以及中国流通发展报告两个主题进行演讲。演讲当然是精彩纷呈的,但更为精彩的,非在场老师们的热烈讨论莫属。对于我而言,这种质疑与讨论,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是未曾体验过的。作为应试教育的试验品,大学生早已习惯了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而哈贝马斯意义上的对话精神早已被当今教育抛之云霄之外。
在过去几个月中,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我开始反思我以前的学术观点,我也开始反思从事经济学研究的终极意义。当然,有了郑老师这样的名师指导,话不用多,我便能立即领会其中的要义。鲁迅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对于我而言,郑老师对我的赏识与帮助,也可用知名恩人来铭记。是的,在通往学术之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所谓任重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也。
除了郑老师的亲自指点外,中心办公室的孙宁老师也给予了我莫大的肯定与鼓励。孙老师是企业管理专业的在读博士,对她来说,兼任中心办公室行政事务的工作并不轻松。她常和我开玩笑说,办公室的事就是琐碎的事,她因此也每天“碎碎念”。但我觉得,这个行政职务非孙老师才能胜任不可,凭着她耐心、细心、贴心的处事方式,我就敢打包票。在张金霞同学离任之后,我便暂时肩负起中心办公室的杂志期刊整理工作。这伙可把我乐坏了,可不是嘛!趁着这个机会还能随时跟踪学术动态与学术前沿,每天和杂志期刊打交道,学术水平不长进都不行。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孙老师,她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整理期刊,从期刊拆封、数目核对、期刊核对与记录、盖章核实,到检查是否有中心老师发表的论文,以及最后送达图书馆中心资料室上架,孙老师几乎是不耐烦地重复啰嗦好多次。但尽管这样,我还是有几次弄错了流程,这时不禁感慨,此工作非孙老师才能胜任不可!也因此,孙老师的形象,在我心中又高大了几分。
老师不光性格平易近人,其待人处事也让人舒服三分,当然,她的口碑在中心几十名老师里是众人皆知的。可见,孙老师照料人的功夫可不是一般,我猜想着在家一定是个好妻子。见过孙老师的宝贝儿子一面,是在去办公室的楼梯上,小顽童非常可爱,与摆放在孙老师办公桌上的照片并无二样。只是感慨,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老了许多,青春也许就在不经意中流逝的吧?难道,毕业就是一条分水岭?
时间易逝,便容易感伤,但感伤也是有收益的,收益便是我们所经历的经历。每次听郑老师和师母回忆起他们的大学年华,不禁让我想到这四年来的点点滴滴。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不同年代的人,经历着似曾相识的故事,这些不都是令人羡慕的往事吗?
我觉着,毕业实习调研报告与其叙事,不如叙人,或者说寄人于事,因此便有了以上3000余字的流水账。实习期间虽未结束,但其中的感悟仍然不少。在人生的道路中,会遇到你赏识的人,也会遇到赏识你的人,都算是缘分,毕业实习便是开启许多缘分的契机。也许,我们并不用急迫地想在实习期间做出些什么、学习些什么,更重要的是,期间所经历和感悟的人和事,也许早已占据了更为重要的意义。